高中地理大气框架图?(1)风由中间向两侧吹的为高气压带。如上图中甲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2)风由两侧向中间吹的为低气压带。如上图中丙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丁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二、那么,高中地理大气框架图?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A为____光球____层,该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太阳黑子______。这些区域由于__温度比周围低______而黑暗,它的多少和大少可以作为_________太阳活动强弱______的标志。
(2)B是__色球__层,该层有时会突然增亮的部分,叫做__耀斑__。它爆发是_太阳活动最激烈
_的显示。
(3)C是___日冕_____层。
(4)世界上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____关联性____。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___电离_____层,会引起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太阳大气抛出___带电粒子流_____,能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___磁暴_____现象。
1)光球太阳黑子 温度比周围低太阳活动强弱
(2)色球耀斑 太阳活动最激烈
(3)日冕
(4)关联性电离带电粒子流 磁暴
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近地面到高空12Km左右,称为对流层,近地面温度约为20度,到12Km处,温度约为-60度,温度是降低的,对流层温度随高度变化的特点是,高度升高100米,温度降低0.6摄氏度。因为对流层能量来源是地面,离地理越远,温度也就越低了。
对流层顶至高空55Km左右为平流层,随着高度增高,温度由-60度左右增为10度左右,因为平流层中有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会使其中的温度升高。
高层大气温度变化复杂,先递降后递增,因为有个电离层。
大气的削弱作用主要是方面的原因,云层、较大尘埃的反射作用,将太阳辐射又发射回宇宙空间,使地面能够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减少;还有二氧化碳、水汽的吸收作用;还有微小尘埃的散射作用,将太阳辐射散射到四面八方。
大气的保温作用就是大气逆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增温,会向外辐射能量,使得温度降低,云层吸收了地面的辐射后也增温,同样向外辐射能量,大部分射向地面,补充了地面丢失的能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热力环流,中间是热源A两边是冷源B、C。
A地,温度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减少,密度小,形成了低压,空气在上升过程中在高空堆积,高空空气增多,密度大,形成高压。
B、C地,温度低,空气遇冷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增多,密度打,形成了高压,空气的下沉作用使得高空空气减少,密度小,形成低压。
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太阳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平均1º/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除外)
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º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
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º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º-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第二单元大气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
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二: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光球层,黑子,低温,太阳活动
色球层,耀斑,太阳活动
日冕层
规律性,电离层,带电粒子流,磁暴现象
你这是从课改前的老教材上找来的题目吧,老教材上这些话几乎是课本的原话。
以上就是高中地理大气框架图的全部内容,高中的时候,地理作为比较重要的科目之一,其知识体系是比较复杂的,所以想要学好地理这门科目,对于我们来说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的,例如通过思维导图来整理的知识框架图就是比较好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