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学家?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kx)2、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2 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那么,高中物理学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力学: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他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程序如下:
提出假说: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对时间均匀变化的最简单的变速运动;
数学推理:由初速度为零、末速度为v的匀变速运动平均速度 和 得出 ;再应用 从上式中消去v,导出 即 。
实验验证:由于自由落体下落的时间太短,直脊卜接验证有困难,伽利略用铜球在阻力很小的斜面上滚下,上百次实验表明: ;换用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斜面运动,位移与时间平方的比值不变,说明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斜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相同;不断增大斜面倾角,重复上述实验,得出该比值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说明小球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变大。
合理外推:把结论外推到斜面倾角为90°的情况,小球的运动成为自由落体,伽利略认为这时小球仍保持匀变速运动的性质。(用外推法得出的结论不一定都正确,还需经过实验验证)
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回忆理想斜面实验)
2.1683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
3.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自由落体运动,1638年《两种新科学的对话》1P39。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直运动下去,1P45。
亚里士多德(前384-322)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才会运动下去。1P45
牛顿(1643-1727)1687年出版《自然哲学的锋罩码数学原理》;万有引力定律,1P45。
第谷(丹)(1546-1601)行星观测,1P103。
开普勒(1571-1630)开普勒三定律。
笛卡儿(法)(1596-1605)1P104。
胡克、哈雷
卡文迪许(英)(1731-1810)卡文迪许扭秤→引力常数,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
麦哲伦,麦哲伦云
焦耳、瓦特、赫兹
加加林(前苏联)1961年4月,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胡克,胡克定律,2P22。
惠更斯(荷)(1629-1695)T=2π(l/g)(1/2次方)。
多普勒(奥)(1803-1853)多普勒效应,2P6。
德谟克利特(古希腊)万物-微粒,2P69。
葛宾尼、罗雷尔,1982年发明扫描隧道显微镜,1986年获诺贝尔物理奖,2P69。
阿伏加德罗,阿伏加德罗常数,2P70。
布朗(英)(1773-1858)1827年,布朗运动。
伯努力,伯努力方程,2P105。
一、力学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汪脊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芦判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5、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6、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kx)
2、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 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7、焦耳:英国物理学家;测定了热功当量J=4.2焦/卡,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
9、库仑:圆坦激法国科学家;巧妙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
10、密立根: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e .
11、欧姆:德国物理学家;在实验研究的信册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
12、奥斯特:丹麦科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
13、安培:法国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
14、汤姆生:英国科学家;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测得了电子的比荷e/m;汤姆生还提出了“枣糕模型”,在当时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16、法拉第: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亲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提出了电磁场及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
18、麦克斯韦:英国科学家;总结前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
20、惠更斯:荷兰科学家;在对光的研究中,提出了光的波动说.发明了摆钟.21、托马斯·杨:英国物理学家;首先巧妙而简单的解决了相干光源问题,成功地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双孔或双缝干橘袜涉)
23、普朗克:德国物理学家;提出量子概念—电磁辐射(含光辐射)的能量是不连续的,E与频率υ成正比.其在热力学方面也有巨大贡献.
24、爱因斯坦:他提出了“光子”理论及光电效应方程,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及广义相对论.提出了“质能方程”.
刘叔博客
1、伽利略
(1)通过理想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观点
(2)推翻了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观点
2、开普勒败洞:提出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3、牛顿
(1)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
(2)发现表万有引力定律;
4、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
5、爱因斯坦
(1)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2)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3)提出质能方程,为核能利用提出理论基础。
6、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好型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7、焦耳和楞次
先后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这个很冷门!以教材为主!)
8、奥斯特
发现南北放置的通电直导线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9、安培:研究电流在磁场中受力的规律(安培定则),分子电流假说,磁场能对电流产生作用
10、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11、法拉第
(1)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教材上是这样的,实际不是有一定历史原因,以教材为主!)
(2)提出电荷周围有电场,提出可用电场描述电场,提出电磁场、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
12、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愣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以上就是高中物理学家的全部内容,1、牛顿 艾萨克·牛顿是英格兰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主要贡献是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的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2、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是美籍德裔犹太人,举世闻名的物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