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地球公转及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包括:1、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呈逆时针。2、速度: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1近快,7远慢)。3、黄赤交角:大小为23.5°(23026,),意义在于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运动、那么,高中地理知识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地理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包含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等多个方面。高中生学好地理,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以下是针对2024高考的地理知识点总结,欢迎参考阅读!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如下:
1、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东经度数增大或西经度数减小的方向是地球自转方向。
2、速度: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角速度除两极外相等,约为150/小时。纬度影响线速度大小,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海拔对线速度影响:海拔越低线速度越小,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赤道线速度为1670km/h,南北纬300为1447km/h,南北纬600线速度为837 km/h,据此可判断高、中、低纬。
二、区时的计算
地方时计算:
1、同经度同地方时,不同经度不同地方时。经度每隔150地方时差1小时,10差4分钟。
2、已知地方时确定:昼半球中央经线为12时,夜半球中央经线为24时或0时,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时。
区时计算:
1、时区计算:某地所在时区数=该地经度÷15°(余数小于7.5直接舍去,大于7.5加一个时区)。
2、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即120°E地方时。
3、世界时:0(中)时区的区时,00经线的地方时,即国际标准时。
高中地理考试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 地图专题
1. 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 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 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 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 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 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 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 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 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 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 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 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一.地球运动
1.地球自转:
①方向:自西向东,北顺南逆。
②周期:一个恒星日,为23小时56分4秒。
③速度:⑴角速度:15°/小时,南北极角速度为0,地表其他地角速度相等。
⑵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极线速度为0。
④地理意义:⑴产生昼夜交替现象。⑵产生时差时。⑶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偏转,北右,南左。
2.地球公转:
①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
②周期:一个恒星年,为365日23小时9分10秒。
③速度:近日点速度比较快,远日点速度比较慢。
④地理意义:⑴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⑵昼夜长短的变化。⑶产生四季的划分和五代的形成。
3.时间早晚判断: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来说,东边的地点比西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间就有了早晚之分。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时间要早,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方时。京都相差15°,时间相差一小时。
4.时差计算:①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的两地,时区号数相减,东加西减。
②分别在东时区和西时区的两地,时区号数相加,东加西减。
5.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①春秋分:⑴全球昼夜平分;⑵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②夏至日:⑴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初见极昼,南半球相反。
地理一直是大部分同学们头痛的学科,那我们该如何学好地理,地理该如何复习,复习时该注意哪些地方。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第一单元 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以下是高中地理会考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点:
1、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态、地球的运动、经纬度和时区、地图投影等。
2、人口与城市:人口分布与迁移、人口增长与控制、城市化发展等。
3、环境与资源:环境问题、资源的分布与利用、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等。
4、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
5、地质与灾害:地球内部构造、板块构造、地震、火山喷发、洪涝灾害等。
6、经济与区域:地理位置与区域联系、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区域发展、对外开放等。
如何学好高中地理
1、熟悉基础知识:高中地理需要运用一定的地理常识和基础知识,比如地球形态、经纬度、地图投影等。因此,首先要熟练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地理学科注重实证研究,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进行实地考察和拓展阅读,增强对各种现象和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可以通过到户外实地考察、查阅相关书籍和材料等方式来加深理解。
3、善于归纳总结:高中地理内容丰富,需要学生具备善于归纳总结的能力,利用表格、图表等方式将所学知识系统化,以便更好地记忆和理解。
以上就是高中地理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地球自转的球体—-昼夜更替(自转速度周期影响昼夜温差变化)。地球倾斜的公转的球体—-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26. 典型的季节现象 地理现象 时间季节,北半球夏半年 北半球冬半年,地球公转 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 一月初,近日点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