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简答题?高中历史常考简答题 一、原因(根源)因素关键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根本原因: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夺取殖民地。2、黄海之战后,北洋舰队失去战机的主要原因:李鸿章下令不准出海迎敌。3、19世纪末20世纪初,那么,高中历史简答题?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根本不用那么麻烦。我高中就做过历史课代表,学好历史主要是兴趣问题,你对历史感兴趣,平时看看历史教科书,上课听听老师讲故事,不用怎么学都可以解答这类简答题。
高中历史是我最喜欢的,我没有什么窍门,就是常看看,每次刚发的新书没上课都会从头看到尾,死记不如常看,历史简答题觉得大部分比较重视考某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恕我愚见
套路来了:
政治,经济,文化,一定要发散扩大,最重要联系题目的时代性与特殊性,不能太简单,太露骨,再加特殊原因,比如伟大的历史人物、技术的进步等等。
一、赫鲁晓夫的改革
1.背景:斯大林体制弊端日益暴露(尤其是农业问题堪忧)
斯大林逝世。(1953年)
2.改革措施:
经济上:①农业方面(改革的突破口)②工业体制改革。扩大地方权力,但没有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
政治上: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苏共“二十大”)
3.评价:
(1)进步性: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2)局限性(失败原因):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也只是对原有的经济体制小修小补。改革后期,各种矛盾日益突出,改革最终失败。
对斯大林的批判在客观上看有利于破除对斯大林的迷信,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但对斯大林缺乏科学的认识,把斯大林的一些错误,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没有认识到错误的产生固然有个人因素,但根源在于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这种对斯大林的一味否定,又引起思想的混乱。加上他作风缺乏实事求是精神,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与目标,这一切导致他改革的失败。
赫鲁晓夫上台不久,苏联的党政大权又集中到他一人身上,对赫鲁晓夫的个人崇拜也开始了,例如:1964年赫鲁晓夫70岁生日时,苏联几乎重演了1929年斯大林50岁诞辰的那一幕。
历史题其实需要我们灵活掌握,比如说历史意义类,我们可以结合事件发生的背景和造成的影响来考虑,说白了,意义就可以等同影响,当然,还是需要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去归纳总结,切忌死记硬背,这样一是浪费精力,二是很容易混淆
以上就是高中历史简答题的全部内容,基本方法:归纳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是两种不同的历史思维能力。归纳指将众多或零散的或反复出现的历史史实,按其同类梳理,使之由繁杂到简约、由纷乱到条理、有个性到共性的认识;概括是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历史事物联合起来,形成带有规律性的、普遍性的道理。归纳是概括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