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 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键型、成键方式、成键粒子、成键元素、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2. 电子式: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与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的不同点。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反应物与生成物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那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高中化学是理科学生的基础学科,掌握知识点是提升成绩的关键。为此,我们整理了高中化学必修二的知识点,以供参考学习。
第一单元关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掌握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是学习化学的基础。通过学习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发现元素之间的周期性变化规律,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元素的性质与反应。
第二单元涉及化学反应基本理论,包括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化学反应热等。掌握这些理论,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化学反应的动态过程,预测反应结果,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单元侧重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与化学反应。通过学习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我们能够预测物质之间的反应,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深入学习化学原理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单元探讨有机化学的基础概念,包括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类、性质以及简单的有机反应。了解有机化学有助于我们理解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对于生物科学和应用化学领域有重要意义。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高中化学必修二的知识点,学生能够建立起扎实的化学基础,为后续的化学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过程中,关注元素周期表的规律,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掌握物质的化学性质与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将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今日为大家整理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最全面汇总。
第一章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注意:原子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原子序数等于核电荷数、质子数和原子核外电子数;熟记前20号元素的电子排布。
二、元素周期表
编排原则:按原子序数递增排列;每层电子数相同排成一横行;电子数相同排成一纵行;主族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三、化学键
化学键为原子间的强烈相互作用;离子键与共价键区别与比较。
四、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化学反应总伴有能量变化,原因在于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放热与吸热反应特点。
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方式;原电池工作原理、构成条件与电极反应。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绝大多数含碳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烃的定义、分类与性质比较。
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与金属冶炼方法;回收金属的意义与实例。
二节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海水资源组成与提取方法;海水淡化与海水提溴、提碘。
第五章 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
煤与石油的组成与综合利用;环境污染与绿色化学。
环境问题与大气、水、土壤污染的防治;绿色化学的核心与目标。
第六章 环境污染热点问题
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光化学烟雾、白色污染、赤潮。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1
一、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1、常见金属的冶炼:①加热分解法:②加热还原法:铝热反应③电解法:电解氧化铝
2、金属活动顺序与金属冶炼的关系:
金属活动性序表中,位置越靠后,越容易被还原,用一般的还原方法就能使金属还原;金属的位置越靠前,越难被还原,最活泼金属只能用最强的还原手段来还原。(离子)
二、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水的组成:含八十多种元素。
其中,H、O、Cl、Na、K、Mg、Ca、S、C、F、B、Br、Sr等总量占99%以上,其余为微量元素;特点是总储量大而浓度小
2、海水资源的利用:
(1)海水淡化:①蒸馏法;②电渗析法;③离子交换法;④反渗透法等。
(2)海水制盐:利用浓缩、沉淀、过滤、结晶、重结晶等分离方法制备得到各种盐。
三、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理念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又称为“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
从环境观点看:强调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从一开始就避免污染物的产生)
从经济观点看:它提倡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尽可能提高原子利用率)
热点:原子经济性——反应物原子全部转化为最终的期望产物,原子利用率为100%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2
1、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氧化反应CH4(g)+2O2(g)→CO2(g)+2H2O(l)
取代反应CH4+Cl2(g)→CH3Cl+HCl
烷烃的通式:CnH2n+2n≤4为气体、所有1-4个碳内的烃为气体,都难溶于水,比水轻
碳原子数在十以下的,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不同的单质
同位素: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类元素的原子
2、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重要化工原料
乙烯C2H4(含不饱和的C=C双键,能使KMnO4溶液和溴的溶液褪色)
氧化反应2C2H4+3O2→2CO2+2H2O
加成反应CH2=CH2+Br2→CH2Br-CH2Br(先断后接,变内接为外接)
加聚反应nCH2=CH2→[CH2-CH2]n(高分子化合物,难降解,白色污染)
石油化工最重要的基本原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果实的催熟剂,
乙烯的产量是衡量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
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良好的有机溶剂
苯的结构特点: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氧化反应2C6H6+15O2→12CO2+6H2O
取代反应溴代反应+Br2→-Br+HBr
硝化反应+HNO3→-NO2+H2O
加成反应+3H2→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3
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一部分同学对化学不是很熟练,不知道该如何学习总结知识点,但是又想学好化学。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1. 原子结构:如: 的质子数与质量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2.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A.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B. 原子序数=质子数
C.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
D. 主族非金属元素的负化合价数=8-主族序数
E. 周期表结构
(2)元素周期律(重点)
A.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难点)
a.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
c. 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
(注意:单质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
B. 元素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
a.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
b.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d.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C. 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
D.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
a. 原子与原子 b. 原子与其离子 c.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3)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难点)
A. “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a.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b.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c. 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
B. 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
3. 化学键(重点)
(1)离子键:
A. 相关概念:
B. 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盐、强碱、典型金属氧化物
C. 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
(AB, A2B,AB2, NaOH,Na2O2,NH4Cl,O22-,NH4+)
(2)共价键:
A. 相关概念:
B. 共价化合物:只有非金属的化合物(除了铵盐)
C. 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
(NH3,CH4,CO2,HClO,H2O2)
D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3)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1. 化学能与热能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a. 吸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 放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
(4)常见的放热反应:
A. 所有燃烧反应; B. 中和反应; C. 大多数化合反应; D. 活泼金属跟水或酸反应;
E. 物质的缓慢氧化
(5)常见的吸热反应:
A. 大多数分解反应;
氯化铵与八水合氢氧化钡的反应。
以上就是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的全部内容,第一章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注意:原子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原子序数等于核电荷数、质子数和原子核外电子数;熟记前20号元素的电子排布。二、元素周期表 编排原则:按原子序数递增排列;每层电子数相同排成一横行;电子数相同排成一纵行;主族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